环球网:深耕课程思政“责任田” 照亮师德师风“航标灯”

发布者:刘利峰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0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为深入推进宁职大供应链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11月4日,学院徐丽教授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全国优秀教师、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敏教授开展“精研技能筑匠心,深耕课堂育匠魂”主题讲座。学院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要求,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牵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引擎和核心抓手,实现了二者同频共振、协同增效的良性循环,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本科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核心理念:从“单向育人”到“双向成长”的必然路径

    课程思政绝非简单的“课程+思政”,其本质是教师将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科学素养等有机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恰恰是对教师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最直接、最深刻的检验与锤炼。

    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倒逼教师深化理论修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要将“供应链金融”讲出诚信守法的分量,将“物流系统优化”讲出服务国家战略的格局,教师自身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跟进学习最新的文件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育人实践中淬炼仁爱之心与教育智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供应链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激发科技报国之志;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这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更要会育己育人,与学生共成长。

    实践路径:“四维联动”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范式

    学院通过“内容重塑、能力提升、机制创新、文化浸润”四个维度,系统化推进以课程思政促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思政内容重塑。在供应链管理专业群中挖掘“思政矿”,夯实师德之基,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元素图谱”,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系统梳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群中各门核心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全球供应链、国家供应链安全等课程中,融入宁波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战略思想;在采购管理、供应链金融等课程中,融入诚信经营的甬商精神。学院形成了“甬商底色、港链增辉”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打造专业群课程思政平台课,为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导航图”和“资源库”,使师德践行有据可依、有内容可循。

    二是教师能力提升。以“教学共同体”赋能教师,提升育德之能。邀请邀请校内外思政专家、劳模工匠、优秀企业家与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与宁波舟山港共建校园竺士杰劳模工作室,发挥大国工匠、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在实践中提升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

    三是评价机制创新。用“评价指挥棒”引导教师,激发育德之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在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同行评议中,显著增加“育人效果”的权重。对在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其优秀事迹作为典型进行宣传。

    四是强化文化浸润。营建“立德树人”生态,涵养师者之风。在学院中展示行业楷模事迹、优秀校友故事,发挥全国优秀教师徐丽教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和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为榜样,通过专题学习、分类研讨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将个人发展融入学院和学校事业发展大局。

建设成效:实现“师生共成长”的育人生态

    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从“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课程思政比赛中屡获佳绩,学院立项教育部微专业 1 项,省级备案微专业建设2项;立项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1项。

    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中,学生展现出更卓越的综合素质和更坚定的理想信念。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6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一等奖45项。

    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宁职大供应链管理学院将课程思政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和催化剂,能够有效破解师德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难题,让师德师风建设落在实处、见到实效。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为培养区域亟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